四年筹划终迎期权时代
上证所对个股期权的积极推进,可谓由来已久。2010年,上证所开始启动个股期权开发工作;2012年6月启动个股期权模拟交易;2013年12月26日启动期权全真模拟交易。今年以来,上证所更是加大了推进力度。根据上证所日前发布的《关于全面做好期权业务各项准备工作的通知》,上证所拟按照以下三个关键时间节点部署个股期权业务工作。首先,在3月底完成正式运行环境的部署;其次,具备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将在4月底之前完成期权业务的各项准备工作;在完成上述步骤后,初步拟定于5月正式开展业务的全面测试。
4月17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下称“中证协”)及中金所在上海启动首场个股期权和股指期权的业务培训。随后,中证协还将赴北京、深圳等地对券商、期货公司进行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是为推动券商做好股指期权和个股期权入市准备。根据过往惯例,在证券业协会组织的业务培训后1~2个月内,对应产品将正式进入市场。
实际上对个股期权,去年7月即已表示支持,但久久还未批复。4月18日,证监会发言人表态,“个股期权推出还没有时间表,相关规则制定及系统开发工作正在推进,且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这又让具体的推出时间显得扑朔迷离。
而对于推出之后的首批标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国内实际,依照个股期权产品设计原则,个股期权标的选择重点考虑如下条件:一是规模大、行业代表性强;二是抗操纵能力强;三是流动性好;四是波动性适中、持股较为分散。推出初期,合约标的选择将按照从严到宽、从少到多、逐步扩大的原则进行。
全真模拟交易效果理想
数月的全真模拟交易很好地为未来个股期权正式推出创造了良好的基础,《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昨日从相关部门获悉,从仿真交易的情况看,投资者教育无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13年12月26日,上证所启动了个股期权全真模拟交易。期权全真模拟交易按照生产环境要求进行部署,是对期权交易技术、业务、结算、风险控制、投资者教育等各个环节的全面测试,是正式推出期权业务的重要准备。相关部门表示,从上线至今近四个月的情况看,市场整体平稳,系统运转正常,定价较为合理。全真模拟交易合约标的包括中国平安、上汽集团两只股票和上证50、上证180两只etf,首日上市合约总数计160个。截至2014年4月18日,由于波动加挂的合约数为94个,合约总数由上线首日的160个增加到254个。
在交易量方面,成交较活跃,日均合约成交量约为30万张,日均权利金交易金额为约10亿元。
截至2014年4月18日,共76家券商的经纪业务客户参与了全真模拟交易,开户数达到27.6万个,其中机构开户数为近1000个,个人投资者开户数为27.5万个。共有近10万个账户参与了模拟交易。模拟交易运行4个月的情况表明,个股期权价格定价总体较为合理。期权价格与理论价格的加权平均偏离值平均为20%,与境外成熟期权市场价格的偏离度15%~20%较为接近。
竞争性做市商制度
做市商制度在个股期权市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据了解,上证所个股期权交易将采用在竞价交易制度下引入竞争性做市商的混合交易制度。
在竞价交易基础上,做市商就期权合约不断地向投资者报出买卖价格,并在相应价位上接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以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据了解,个股期权做市商分为主做市商和一般做市商。主做市商义务包括连续报价以及回应报价;一般做市商义务无需承担连续报价的义务,仅对投资者询价进行回应报价。做市商可以申请为单只或多只合约品种提供做市服务,一个标的证券可以有多个做市商。
据了解,上证所制定了严格的做市商业务指引等,在市场准入、做市规则、业务技术准备、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提供做市服务的风险可测、可控。上证所还将对于可能形成的做市商与自营、资管、经纪等业务的利益冲突,以及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格监管。
另外,上证所将每月对做市商的报价进行评估,在做市商提供的报价符合最大买卖价差、最小报价数量、参与度、回应报价最长时限、回应报价保留最短时间等要求的情况下,对按成交量调整的买卖价差和按成交量调整的参与率两个指标进行进一步分类评价。买卖价差越小,参与率越大,做市商的评价越高。在评估的基础上给予做市商一定的激励。目前在全真模拟交易阶段,共有14家做市商进行双边报价,维护市场流动性,市场价格较为理性。
最快5月份个股期权或将正式推出,而就在投资者的等待中,相关部门为此已经筹划了近四年的时间。
上一篇: 港交所对接lme产品 拟下半年推铜铝期货
下一篇: 莫让汇率风险成为企业对外并购“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