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基本金属影响因素分析:
从本周外盘基本金属价格变化的影响因素来看,金融属性依然占据了主导因素,商品属性次之,从金融属性来看,本周市场主要聚焦在中美贸易战、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通俄门”持续发酵、美国财政赤字提前超万亿、美国出兵叙利亚使得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美联储议息会议纪要暗示加息、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的讲话、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共和党的“灵魂人物”paul ryan不久将退隐山林等方面,其中 中美贸易战与美国出兵叙利亚是本周基本金属价格走势的金融主导因素;而从供需面来看,本周市场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铜、铝、锌三个品种上。
从中美贸易战的演变来看:中美两国的贸易战陷入了拉锯战。
上周五在特朗普发出“额外增加1000亿美元关税”策略(白宫官员后来解释称,是向价值1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不是征收1000美元关税)之后,美国财长努姆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贸易摩擦有升级成贸易战的潜力。但在中国强硬回击特朗普“增加1000亿美元关税”的恫吓之后,其在周日接受采访时口风一变表示不期望贸易战发生,两国仍在协商之中。而后特朗普在其推特上主动暗示与习主席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友谊,中美贸易战将有可能平息。周二在习近平主席博鳌论坛讲话后特朗普在twitter发帖称,“非常感谢习主席对关税和汽车(贸易)壁垒的友善讲话,他对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也有启发性的言论。”与此同时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在与美国公共广播(npr)电台的采访中先提到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并不对等,美国政府要捍卫美国农民利益等话题,但话锋一转,他说,中美贸易谈判的大门还敞开着,关税威胁是否会损害市场还值得商榷。而美国媒体也“心领神会”,立刻开始暗示特朗普对中国的施压成功了,中国要让步了。甚至还有美国媒体“不失时机”地引用特朗普一位亲信的话说,特朗普威胁和中国打贸易战的决策本来就是一种对中国施压的谈判策略,特朗普这个最新的表态,有可能预示着他要开始“碰瓷”我们了——在美国还没对中国叫嚣贸易战的半个多月前——两会期间的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经提到了涉及降低关税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内容。另外根据中国外交部的说法,在明天开幕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便会对外宣布一系列此前已计划好的重要改革与开放政策。所以,我们要通过上述这些信息把话说清楚:包括降低关税、进一步保护知识产权和对外资开放等等在内的政策改革,绝不会是专门为某一个国家推出的,而是我们根据内在发展需要形成的逻辑和进程,也是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以及一个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维护者的“应有之义”。与所谓的美国贸易战压力,特别是特朗普的这种“碰瓷”毫无因果关系。另外从近期商务部与外交部的表态来看,一段时间以来,中美双方的财经官员并没有就经贸问题进行过任何谈判,在当前的情况下,双方更不可能就此问题进行任何谈判。此外新华社的评论员文章称,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扩大开放,中国只会秉持互利共赢的理念,踩着自己发展的节拍,绝不会看别人眼色行事。中国向来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不会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要让美国清醒的认识到,中国扩大开放的新举措将惠及不少贸易伙伴,但不适用于那些违反世贸规则、动辄对别国发动贸易战的国家!
从本周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来看,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了以“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为主题的演讲。演讲中习主席就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四大方面做出重要指示,并且提出希望外国政府加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国真诚希望扩大进口以及希望发达国家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习主席也再次明确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他还同时点明: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真诚希望扩大进口,促进经常项目收支平衡。目前,我国已与2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6个自由贸易协定,已生效实施15个,涵盖8000余种零关税进口产品。自贸区协定之外,从2017年12月1日起,我国调降187项商品的进口关税,平均税率由17.3%降至7.7%。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国更有自己的坚守,那就是,中国的对外开放步伐有自己的主张、诉求和节奏,扩大对外开放绝不会以牺牲中国的国家利益为代价。谁也不能指望今天的中国会在外部施压下无节制、无原则地门洞大开。
根据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荣鼎咨询公司合作发布的美中直投研究报告来看,2017年中国在美国的商业投资总价值同比下滑了35%,从2016年创纪录的452亿美元,骤降至294亿美元,一反过去十年间的快速增长态势。其中,去年中国在美国完成的投资或收购交易,基本都是往年宣布过的旧项目继续进行。全新宣布的投资意向价值锐减了90%,实际完成的新投资交易价值减少了74%。由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干涉,去年约有价值80亿美元的中国赴美投资被取消,涉及半导体和铝业公司的收购。报告也警告称,两国政策环境的改变已经扭转了双向fdi的模式,未来也会持续重塑投资水平和交易形式。如果美国只是针对特定国家安全领域从严审查,来自中国的投资规模还可能继续上涨。但若美国设置的投资壁垒过于严厉,可能会促使中国转向欧盟等其他地区投资。为了与“301调查”相配合,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指示美国财政部牵头,拟定限制中国赴美投资敏感技术的草案。报告认为,其他美国的盟友国虽然不会欢迎这些举措,但也可能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而“跟风”限制中国的部分对外投资。此前德国和澳大利亚就对中国大举投资表达过担忧。
此外,根据wto本周发布的报告来看,报告预计今年全球贸易额增长率将达到4.4%,但部分经济体间贸易摩擦可能升级,将增加贸易前景的不确定性。wto同时表示,这一预测是基于过去几个月全球经济的强劲表现和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速的乐观预期,并未将近期部分成员间贸易摩擦可能升级纳入考虑。世贸组织认为,有迹象显示不断升级的贸易冲突可能正在影响商业信心和投资决策。报告显示,除贸易限制措施外,各经济体采取的货币政策等也可能影响未来贸易走向。报告提出,中国的经济结构改革利好全球贸易。世贸组织预测,中国经济从主要依靠投资向消费转型,从长期来看有益于更强劲的可持续经济增长,并将支持贸易增长。
从本周公布的中美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来看:中美的经济数据好坏不一,复苏前景不容乐观。
美国方面:1.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显示,美国3月ppi环比增长 0.3%,主要受医疗和航空费用上涨的推动,高于预期的增长 0.1%,前值 0.2%。美国3月ppi同比增长 3%,增幅创2017年11月来新高,预期 2.9%,前值 2.8%。3月美国扣除食品、能源和贸易服务的核心ppi,环比增长 0.3%,高于预期增长 0.2%,前值 0.2%。美国3月核心ppi同比 2.7%,为2011年9月以来最高,预期 2.6%,前值 2.5%。分项指标来看,3月服务价格增长0.3%,为连续第三个月增长。服务价格的上升在3月ppi增幅中所占比重达70%。而导致3月服务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是门诊护理指数的上涨(0.4%)。3月商品价格指数的增长0.3%,主要受3月新鲜和干燥蔬菜价格跳涨31.5%的推动。2月商品价格指数则出现0.1%的下跌。批发商品价格在连续三个月下降之后,上涨2.2%。汽油价格连续第二个月下跌,跌幅为3.7%,前值为下跌1.6%。批发商品价格的增长表明美国今年通货膨胀将会上升。此外,美联储看重的衡量通货膨胀的标准--除去食品和能源的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2月上涨1.6%,而此前4个月该指数一直徘徊在1.5%。2. 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显示,美国3月cpi环比下跌0.1%,低于预期的0%,不及前值0.2%;同比增长2.4%,符合预期,高于前值2.2%。美国cpi环比增速10个月来首次呈负增长,同比增速仍处于13个月以来高位。分项来看,住宅、医疗保健、个人护理、机动车保险及飞机票等价格有所上涨。占cpi权重三分之一的住宅成本环比上涨0.4%,为去年八月以来最大增幅;医疗保健支出同样增长0.4%;食物价格上涨0.1%;飞机票价则连续第二个月上涨0.6%。美国3月核心cpi环比增长0.2%,与预期、前值持平。同比增长2.1%,与预期持平,高于前值1.8%。核心cpi上涨有助强化政策制定者观点,即通胀走低是受暂时性因素影响,如手机服务价格疲软。与此同时,这一上涨也强化了美联储对于通胀指标的预期:通胀正在缓慢接近2%的目标。
中国方面:1.3月cpi回落:国家统计局本周数据显示,中国3月cpi同比 2.1%,预期 2.6%,前值 2.9%。3月cpi明显回落,一方面是源于食品和非食品均环比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则是与季节性因素有关,超季节性因素主要在于猪肉。2. 3月ppi回落:国家统计局本周数据显示,中国3月ppi同比 3.1%,预期 3.3%,前值 3.7%。3月ppi的回落主要是与今年开工晚和去年基数高有关。分大类看,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均环比下降0.2%,其中分项也普遍下跌。分行业看,油气开采和燃料加工业领跌,采矿业则逆势上涨。今年开工晚导致3月工业品价格疲弱,叠加去年基数仍高,共同导致ppi回落。综合来看,3月cpi和ppi双双回落,主要反映的仍是春节消退、开工延迟等因素的滞后影响,全年cpi或在2.5%左右,ppi或在3%左右。目前从高频数据来看,高炉开工率、塔吊利用率均强劲回升,开工复苏明显。
本周除了中美贸易战陷入拉锯战与中美欧三大经济体好坏不一的经济数据之外,美国预算赤字提前2年超1万亿与欧央行官员对于加息前景的表态、通俄门调查持续发酵、美联储议息会议纪要暗示加息、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共和党的“灵魂人物”paul ryan不久将退隐山林、中国央行行长易纲的博鳌讲话、欧央行会议纪要凸显对贸易风险的忧虑情绪及美国出兵叙利亚均引发了市场的动荡。
从本周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发布的报告来看,其预计美国预算赤字到2020年将超过1万亿美元,特朗普税改和增加开支对长期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微乎其微,共和党税改和增加政府开支预计今年将使美国经济增长率提高到3.3%,但到2028年国债的规模将会与gdp几乎相同。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新税法将在这十年内平均带来0.7%的经济增长,并创造110万个就业岗位。其还预测,为期两年的联邦开支将使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额外增长0.3%,2019年将额外增长0.6%。然而,较大的预算赤字将在晚些时候挤掉私人投资,抑制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包括耶伦在内的五名原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撰文警示,目前美国经济已经或接近完全就业,无需进一步提振,在两党支出协议对财政“不合时宜的刺激”下,美联储必须采取行动来确保经济不会过热。文章援引斯坦福大学智库胡佛研究所的研究结果称,美国联邦预算赤字明年将超过1万亿美元,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将更加严重”。文章提到,胡佛研究所视应享权益支出为唯一原罪。文章进一步指出,税收减免本身也不是问题,美国的法定税率过高,远高于经合组织的其他经济体。“一个平衡的途径”是解决赤字的正确方法,五名原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称,应该首先从美国人民的优先级出发,设定指出目标,然后来制定能保证一定收入的税收政策。文章认为,从长期财政状况来看,应该着力使债务在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小。“经济已经或接近完全就业,不需要提振。今年的两党支出协议进一步助长了不合时宜的刺激政策。美联储必须采取行动来确保经济不会过热。”
从本周美国总统特朗普通俄门调查的最新进展来看,周一,特朗普的私人人律师迈克尔·科恩(michael cohen)的办公室、住所等均遭联邦调查局(fbi)调查后,周二白宫新闻发言人桑德斯称,总统“当然有权力”解雇这起调查的负责人穆勒。而穆勒还有一重身份,就是“通俄门”事件调查团队的特别检察官。如果特朗普真的意图解雇穆勒,这一行为与美国“联邦法规”相左。法规中规定,只有该法规称“只有美国总检察长才能对特别顾问进行纪律处分或免职。”此外,如果特朗普真的炒掉了穆勒,那么美元将走弱,投资者将会“恐慌性购入”国债。尽管市场的恐慌可能是短期的,但是也可能是长期不确定和市场剧烈波动的开端。从历史来看,目前特朗普面临的局面同1998年民主党总统克林顿面临的局面有点类似,1998年初的时候,作为反对党的共和党本来在民调中遥遥领先,有望一举拿下中期选举。到了7、8月份的时候,由于莱温斯基丑闻的发酵,共和党对克林顿政府步步紧逼,甚至要求弹劾克林顿,然而此时民意却转向了执政的民主党。民主党在当年的中期选举中在众议院还增加了五个席位,而参议院则保持没有丢失席位。从市场反应来看,由于克林顿的白宫丑闻和之后的弹劾案,以及亚洲地区的流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年的股市一度剧烈震荡。
从本周传出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共和党的“灵魂人物”paul ryan不久将退隐山林的消息来看,ryan的离开对共和党议员是一个打击。在党内议员眼中,面对特朗普任内动荡的局势冲击,ryan是稳定的、以政策为本的领袖。在中期选举到来前,ryan一直是募资的中坚力量。他帮助将减税等共和党的工作日程转换为立法行动。离任国会众议院议长一职,同样也意味着ryan将放弃角逐今年11月的国会中期选举。由于不参加中期选举,ryan基本上将保持众议院多数党领袖的角色直至离任,而在他身后,预计民主党将在中期选举中“攻城拔寨”,甚至可能从共和党手中夺回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民主党人认为,ryan的卸任决定反映出共和党预计本党中期选举前景暗淡,共和党现在受到特朗普的低支持率和大批共和党议员隐退的双重影响。不过就目前而言,paul ryan和他所代表的传统共和党派系,与特朗普所象征的民粹和贸易保护主义力量,似乎已决出了胜负。ryan的转身离去,可能引发国会共和党人的另一波退休浪潮,以在11月被愤怒的选区民众撕碎前能够“全身而退”。
从本周美联储公布的三月议息会议纪要来看,所有委员都预计未来将有更快的gdp增长、更高的通胀和更多的加息。对通胀达到2%的目标信心增强。这意味着美联储倾向于比以往更快的加息速度。声明指出:“关于货币政策的中期前景,所有参与者都认为货币政策的立场可能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认为,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范围是合适的。” 会议纪要显示,fomc委员们正在考虑在未来的声明中更改对于货币政策的措施——从“宽松”改为“中性或收紧”。如果美联储改变措施,将意味着政策将从刺激经济增长转变为防止经济过热。此外,fomc再次表示相信,2017年后期的减税措施和1.3万亿美元美元的综合支出法案将会提振经济增长。会议纪要显示:“参与者不认为钢铁和铝关税不会对美国的经济前景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多数的参议员认为,其它国家的报复行为以及贸易政策相关的不确定性对美国经济构成下行风险。”
从本周中国央行新任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来看,其在回答“中国怎样看待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问题时表示,“中国目前实行的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及零利率政策。关于主要经济体央行资产负债表收缩问题,我们在很早前就已经预期到了这种变化,所以已经完全准备好了。”同时也谈及目前中美国债收益率和货币市场利率的利差都处在合理的范围内。虽然易纲的表态中并未提及全球主流央行货币政策收紧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影响,但美联储历次加息后央行都跟随上调公开市场利率,说明主要央行货币政策收紧对国内货币政策的传导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虽然目前中美国债和货币市场利率的利差处在合理区间,但随着美联储加息的不断推进,美国国债和货币市场利率是趋势上行的,这必将导致中美利差收窄,并向国内利率带来更大的传导压力。此外在回答“中国目前是否有上调基准利率的考虑”的问题时易纲表示,“目前中国仍存在一些利率‘双轨制’,一是在存贷款方面仍有基准利率,二是货币市场利率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的。目前我们已放开了存贷款利率的限制,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可根据基准利率上浮和下浮,根据商业银行自身情况来决定真正的存贷款利率。其实我们的最佳策略是让这两个轨道的利率逐渐统一,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市场改革。”央行发布的版本与易纲现场发言的版本相比,删除了“未来基准利率可能主要由市场决定,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的双轨制将逐渐融合,更向市场利率统一”的表述,虽然否认了未来基准利率将由市场利率决定,但未来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趋于统一,消除利率双轨制的趋势是确定的。目前市场利率已经显著抬升,且短期内很难出现明显下降,而基准利率仍处在历史低位,因此基准利率也存在加息的风险。综合来看,虽然易纲行长讲话没有释放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明确信号,但全球收紧周期中货币政策面临的外部压力在不断加大,银行负债成本趋势性上行是确定的。通胀数据不及预期主要受春节因素扰动,未来随着节日影响消退,通胀仍将回归上行趋势。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利空因素依然较为确定,利率进一步下行所期待的利多因素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因此利率下行时更应获利了结,而非追涨。
从本周欧央行管委兼奥地利央行行长诺沃特尼对加息前景的表态来看,欧洲央行可能将存款利率从-0.4%上调至-0.2%,以开启加息进程。他呼吁欧央行继续推进这一进程,以确保它能够采取渐进的方式,并从存款利率开始。自2014年中期以来,欧洲存款利率一直处于负值区间。2.55万亿欧元的债券购买计划将在今年年底前结束,但目前还不能确定加息何时开始,预计欧央行将在6月或7月公布相关计划。这或将预示着,欧央行很可能将为2011年来的第一次加息铺平道路。
从本周欧央行公布的议息会议纪要来看,纪要称,欧洲央行对贸易冲突风险存在普遍担忧,并指出欧元的强势并非完全归因于宏观环境。欧央行认为移除宽松货币政策的倾向不应当被错误解读,对与市场沟通方式的渐进调整是有必要的。根据这份会议纪要,欧央行认为,欧元在过去的升值尚未对需求产生明显的影响,外汇是一个“明显的”不确定性来源,并补充说道欧元的强势并非完全归因于宏观环境。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央行调整了有关资产购买的措辞,去掉了“如果展望恶化,将增加购债规模或持续期限”的表述。
从本周爆发的地缘政治危机来看,本周二,联合国安理会针对最近有关叙利亚杜马市再次发生化学武器袭击事件召开紧急会议,并就三项分别由美国与俄罗斯提出的有关建立新的国际独立调查机制对事件进行调查以确定责任方的决议草案进行了表决,最终三份决议草案均未获得通过。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取消了出访南美的计划,将就叙利亚疑似化学武器攻击事件作出重要决定。特朗普在美国东部时间4月11日清晨发出的第四条推文剑指俄罗斯,推文中称,俄罗斯誓言要拦截所有可能射向叙利亚的导弹。做好准备吧俄罗斯,因为他们就要来了,(导弹)将更好、更新、更“智能”!俄罗斯不应该与一个动用毒气屠杀自己国民的野兽作伴!美国刚刚摆出姿态后,俄罗斯黑海舰队宣布所有舰船进入一级战斗警戒状态。俄军方11日宣布,东古塔地区现在已被政府军完全控制,处于稳定状态,俄方将于12日派遣军事警察进驻杜马市维和。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部消息称,非法武装组织在叙东古塔地区的人道主义行动期间多次企图挑衅,欲造成似乎使用有毒物质的假象。“如果美国敢于袭击叙利亚并造成俄罗斯人员伤亡,俄方将立即予以回应。”俄罗斯驻黎巴嫩大使亚历山大对美国发出警告。去年此时,两艘美军护卫舰向叙利亚中部空军基地发射59枚战斧巡航导弹,吓得金融市场紧急进入避险模式。一年过去了,历史可能重演!
从供需基本面来看,各品种之间存在小幅的差异:
铜方面:本周市场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供应与劳工谈判两个方面:1. 智利铜业公司cochilco预计,全球铜产量将下降,而最大的建筑和采矿设备制造商caterpillar公司对此观点也表示附和。第一季度铜库存的空前膨胀已经让那些对铜价看涨的人感到不安。加剧这种焦虑的还有贸易战争破坏经济增长的风险。cochilco的执行副总裁sergio hernandez在圣地亚哥接受采访时表示:"短期内市场不用担心短缺,因为在一年内,库存水平还会上升,但长期来看供需缺口还是很有可能会出现。"2.智利劳工谈判:去年的劳工罢工导致铜市场出现赤字。今年,大众越来越乐观地认为许多大型矿工将会和雇主达成协议避免供应中断的问题。不过今年将是有史以来智利劳工合同谈判记录中最繁忙的一年。今年,智利有32个劳资谈判合同需要商议,约占智利铜产量的四分之三和全球产量的五分之一。到目前为止,许多矿业公司与工会已经达成了早期协议,向那些担心供应中断的人传递出了积极的信息。目前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全球最大的铜矿escondida的另一轮谈判中。公司和代表约2500名员工参与了上周开始的谈判并初步计划于7月份开始正式第二轮谈判。escondida的工会成员早前就开始进行劳资谈判。而在去年该矿爆发了创纪录的44天罢工后,政府与各公司领导人似乎都采取了更温和的态度来对待谈判。不过本周智利矿业协会负责人diego hernandez表示,今年智利可能会避免所有潜在重大罢工,因为谈判双方都降低了工资预期。上个月,antofagasta公司为其矿工签署了一份智利多年来最为慷慨的奖金合同后,los pelambres矿山的罢工已被成功避免。
铝方面:本周市场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美国对俄罗斯进行新一轮制裁:上周五美国宣布对一批俄罗斯企业和个人进行制裁,其中涉及俄罗斯铝业,全球最大的铝供应商之一。俄罗斯铝业由俄罗斯大亨oleg deripaska控制,其铝产量约占全球铝供应量的6%,是中国以外最大的金属生产商,也是氧化铝的主要生产商。该公司是位于加拿大之后,美国第二大铝供应商,运往美国的铝产品占其产量的10%以上,价值约10亿美元。而目前由于贸易制裁,其美国客户需要另找货源。俄铝在周一声明中警告称,制裁可能导致某些信用债务的技术性违约,并“对集团业务和前景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其年报也将延迟。目前,欧洲是俄铝最大的客户,占45%,其次是亚洲(19%),美国(18%)。此外,本周先是伦敦金属交易所(lme)表示,将采取行动,阻止美国最新制裁日(4月6日)之后出售的俄铝公司金属进入lme仓库,并从4月17日起将临时暂停为俄铝所产金属签发担保权证,除非俄铝公司能证明其铝产品与对俄制裁不相冲突,而后comex同样表示不允许俄铝在该交易所进行交付,lme和comex的这一举动无异于火上浇油,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从而使得铝供应将变得非常紧张,而根据lme数据,在lme批准的仓库的铝库存中,原产东欧的铝占总量的40%,这些绝大部分产自俄铝。综合来看,美国对俄铝的制裁暂不会造成全球供应短缺,但对于美国本土企业而言,能否从其他途径获得铝锭是个问题。美国本国的原料需求面临供应紧张的风险,这种制裁也许会导致国际铝锭供应的重新分布,对北美的铝价尤其是当地的现货升水有明显的提振作用。从lme的盘面看,这种制裁会造成北美市场短期现货紧张的预期,从而倒逼部分空头平仓避险,挺高铝价。如俄铝愿意降低部分利润将铝锭销至中国、东南亚等地,这可能给目的国的现货市场带来新一轮压力。更长周期看,美国也会加速重启部分产能,带动影响全球供应增加,也给本来相对乐观的海外市场铝供需现状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锌方面,本周市场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国储抛锌的传闻上,最近2-3周期间,国储抛锌传言甚嚣尘上,传闻称国储或抛出5-6万吨锌锭,主要由部分央企接货。消息面影响市场看空情绪。该消息在本周继续发酵,一度使得锌价在周四大跌将近4%,但是经过我们多方求证,该消息为子虚乌有、捕风捉影的假消息。不过近期锌基本面来看,四月锌精矿加工费仍未出现明显松动,当前仍位于低位水平;冶炼厂3、4月常规检修较多,4月冶炼厂产量预计环比减少3.38个百分点,同比小增3.77个百分点,自1月份累计同比逐步小幅回落;消费来看,近期华北地区雾霾天气稍有好转,仅沙尘暴天气较多,河北邯郸、天津大邱庄等地镀锌、氧化锌企业生产逐步恢复正常,华东、华南地区消费较为稳定,整体来看,消费有所好转,三地库存连续四周下降,消库持续。
品种策略:
铜:短线将呈宽幅横盘区间震荡整理之势,多单逢低少量逐步介入;
铝:短线将呈缓步震荡上行之势,多单继续持有;
锌:短线将呈低探回升之势,多单逢低少量逐步介入;
铅:短线将呈缓步震荡走低之势,空仓观望;
锡:短线将呈缓步震荡走低之势,空仓观望;
镍:短线将呈缓步震荡上行之势,多单继续持有。
风险因素:
1. 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向;
2. 中美欧的经济数据、美联储官员的讲话、美联储的经济禢皮书;
3. 中美贸易战的进展;
【中大期货金属(有色)周报20180416——美制裁俄铝引发供应忧虑 国储抛锌引发市场恐慌 基本金属冰火两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