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滞涨预期专题 ——魅影显现,效力不足
朱润宇
主要观点:
关于滞涨和历史中的经济体滞涨案例:
滞涨是一种很特别的经济现象,是特别指经济停滞的同时,通胀和失业率却高企。在经济出现滞涨现象的过程中,国家和央行对于经济的调控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想通过更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和稳定经济,但通胀面临进一步的上升风险;如果想控制通胀提高利率,企业成本增加,投资进一步放缓,又会打压经济,加剧下行趋势。所以,滞涨成为各国经济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也会给各种资产价格带来显著冲击。
通胀在大多数时间都是经济运行的价格表现形式,即经济周期向下,通胀下行,经济周期向上,通胀上行。而引发通胀的的原因主要有两种:1)需求拉动型通胀和2)成本推动型通胀。在经济下行阶段中,需求疲软,大多数处于通缩阶段,不存在需求拉动型通胀的可能性,所以出现滞涨的情况都是由成本推动型通胀所导致的。
从各国历史上的滞涨表现来看,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胀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1)非供需因素导致的商品价格暴涨(以原油价格暴涨为主),比如1973-1974 和1978-1980 年的美国、1973-1974年的日本;2)汇率大幅贬值带来的价格上涨所引发的输入型通胀:1994-1995年的墨西哥、1997-1998年的韩国。
我们对于中国滞涨预期的思考:
从历史的滞涨发生表现来看,滞涨发生对股票和债市而言基本可以说是利空。那么,中国是否有滞涨的风险呢?我们认为可能是个伪命题,更多的可能是持续通缩。但不能否认的是中国存在发生滞涨的条件:1)能源价格企稳反弹,如果再遇到非市场因素的冲击,发生价格涨幅超出市场预期,将推升通胀;2)人民币贬值,资本外流和外储消耗持续,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大幅走低,将被动带来通胀;3)猪肉价格依旧处于上升周期中,要到今年三季度才有可能得到平抑,对通胀形成支撑;4)同时,经济在去产能和去杠杆背景下出现加速下滑,货币和财政政策失效,经济陷入停滞。目前看,我们认为通胀在三季度之前有继续爬升突破3的可能性,但之后再继续上升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有三个:1)原油价格在目前储备相对充足(半年到一年),需求不足和供给继续过剩(虽然边际产量开始缩减),除非发生非市场因素,对通胀带来的冲击将有限;2)人民币汇率虽然依旧未能走出贬值的负循环,但考虑目前的外储和经常顺差依旧庞大,在1-2年时间内跌至让市场恐慌的水平还为时尚早,人民币可能温和贬值,但大幅贬值的概率不大,对通胀难以形成显著冲击;3)猪肉价格在三季度之后或见顶回落,对通胀的支撑效应将减弱。
市场近期的滞涨预期叠加美联储加息,中国央行在利率端的作为将被困住手脚,这种影响将在三季度之前一直存在。这就将带来三重影响:1)对于目前需求不济和供给过剩的企业而言,温和通胀并不能带来有效的价格提升,成本的下降依旧是获取利润的主要来源,即所谓的供给收缩型的利润增长,考虑目前的高负债,如果利率不能继续有效走低,成本的压缩将被限制,对于企业利润的提升是个坏消息,这对于a股而言是利空;2)无风险利率下行空间被限制,虽然市场流动性宽裕,且由于避险情绪导致债市火爆,但中场端扁平的利率曲线已经表明10年期国债利率继续下行的可能性非常小,利率传导的路径基本被掐断,对于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来说也不是利好,利空中长期债券和a股;3)风险偏好难以大幅提升,经济下行,通胀向上,滞涨魅影下,投资者将追求更多的保值资产,中短期的债券和黄金可能会是追逐的品种。
下载链接:【中大期货宏观(中国)专题20160310——中国滞涨预期专题:魅影显现,效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