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期保值基础知识
套期保值的概念.
套期保值是把期货市场当作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其现在买进准备以后售出商品或对将来需要买进商品的价格进行锁定的交易活动。
套期保值一般遵循的原则
(1)品种相同或相近原则
(2)月份相同或相近原则
(3)方向相反原则
(4)数量相当原则
套期保值的分类
套期保值的分类有很多,按期货操作方向分为买入套期保值和卖出套期保值:
1、买入套期保值
买入套期保值是指交易者先在期货市场买入期货,以便将来在现货市场买进现货时不致因价格上涨而给自己造成经济损失的一种套期保值方式。这种用期货市场的盈利来对冲现货市场亏损的做法,可以将远期价格固定在预计的水平上。买入套期保值是需要现货商品而又担心价格上涨的客户常用的保值方法。
2、卖出套期保值
卖出套期保值是为了防止现货价格在交割时下跌的风险而先在期货市场卖出与现货数量相当的合约所进行的交易方式。通常是农场主为防止收割时农作物价格下跌、矿业主为防止矿产开采以后价格下跌、经销商或加工商为防止货物购进而未卖出时价格下跌而采取的保值方式。
基差对套期保值的影响
理论上认为,期货价格是市场对未来现货市场价格的预估值,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由于影响因素的相近,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往往表现出同升同降的关系;但影响因素又不完全相同,因而两者的变化幅度也不完全一致,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基差来描述。基差就是某一特定地点某种商品的现货价格与同种商品的某一特定期货合约价格间的价差,即,基差=现货价格-期货价格。基差有时为正(此时称为反向市场),有时为负(此时称为正向市场),因此,基差是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实际运行变化的动态指标。
基差的变化对套期保值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从套期保值的原理不难看出,套期保值实际上是用基差风险替代了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因此从理论上讲,如果投资者在进行套期保值之初与结束套期保值之时基差没有发生变化,就可能实现完全的套期保值。因此,套期保值者在交易的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基差的变化,并选择有利的时机完成交易。
同时,由于基差的变动比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各自本身要相对稳定一些,这就为套期保值交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且,基差的变化主要受制于持有成本,这也比直接观察期货价格或现货价格的变化方便得多。
套期保值的意义
1、单一采购途径存在的风险
未参与期货市场的企业一般采用现货集中采购模式,采购途径单一,造成了企业采购的被动。近几年来,有色金属价格波动加大,供应商趁机控制出货,提出不合理的价格要求,一方面加大了企业材料采购的难度,另一方面造成采购成本的大幅增加,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保产保供和降成本工作。参与期货套期保值能够规避有色金属价格波动特别是价格上涨所带来的风险,锁定采购价格,使企业的采购成本处于可控状态。
2、有色金属价格波动剧烈
国内人民币不断升值,处于加息周期,通货膨胀预期等都使商品价格处于一个长期上升的通道,企业现货采购的年平均成本不断抬高。有色金属价格也呈现大起大落的特点,仅通过现货市场采购,企业承担了巨大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企业参与套期保值十分必要。
3、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通过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结合现货操作,能够提高企业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由于期货交易是一种保证金交易,因此只用少量的资金就可以控制大批货物,加快了资金的周转速度。
4、节省仓储成本
期货在交割前不存在库存问题,因此可以节省物资的仓储费用、保险费用和损耗费,降低采购成本。
5、提高企业经营的整体稳定性
国内外大型生产企业都会参与期货套保业务,国外信用评级机构还把公司有没有参与套期保值作为信用评级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可以为今后拓宽经营思路和优化企业战略等提供有益的经验。